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学校的减负为何换来的却是家长的自觉增负?

“减负通知”,会发现所有的举措都是针对近年来广大家长强烈呼吁的问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减负通知下发之后,强烈呼吁减负的家长又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纷纷将孩子转送至各类培训机构

北京市教委2月25日公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采取有力措施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减负。仔细阅读“减负通知”,会发现所有的举措都是针对近年来广大家长强烈呼吁的问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减负通知下发之后,强烈呼吁减负的家长又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纷纷将孩子转送至各类培训机构。

教委的强力减负换来的居然是家长的自觉增负。因此,理性对待减负,科学进行减压非常必要。 

一、理性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功能。 

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教育体系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对受教育者知识传授的任务。实施的方式往往是群体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实施的教育活动。实施的方式往往是个体化的、随意的和无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家庭成员的社会化进程。 

如果仅从学习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完成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家庭教育则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勤奋程度等因素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因素恰恰对学业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减负是为了给培养孩子重要的学习品质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减负是从形式上缩减了孩子在校园学习知识的时间,却从实质上为孩子的丰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广大家长朋友切实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减负的关键是广大家长朋友切实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切实履行自身的教育义务。

首先,我们应当意识到,学习本身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概念,校园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个部分。孩子有充分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有充分的机会感知世界也是学习。

最近老师们热议的孩子们的雷人作文恰恰反映了孩子们生活的世界的贫乏,写人生挫折的作文就搞得班上一批孩子都写家人辞世……孩子们的作文就像流水线上印出来的模子。太可怕了!原因是什么?就在于孩子们的生活太单调,整天泡在学校和辅导班里,根本没有感知社会和世界的时间。

其次,学习的形式并不只有听课、上辅导班这样单一的形式。广泛的阅读、丰富的兴趣和爱好、同伴的交流、旅行游玩等等都是良好的学习形式。学习的品质取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恰恰是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在过程中启发孩子的思维力,并促进孩子留存在记忆中。

我们可以发现单纯的课堂学习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必须承担起发掘和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责任,为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创造条件,提供环境。

最后,家长朋友加强自身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当养育孩子的过程进入精细化作业的时代,为了培养一个健康幸福的孩子,学习和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就显得非常必要。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课堂,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解除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可以说,理性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真正为焦虑的家长减负,从而才能真正帮孩子减负。 

三、减负需因人而异,减压是最终目标。

减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理性。在减负的过程中,家长朋友要认真分析孩子的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充分尊重孩子的发展意愿,同时加以科学的引导。让减负真正发挥作用。

多数家长朋友会担心,课业学习时间的减少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毕竟孩子是要面对升学竞争的。以我个人陪伴儿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可以讲,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功能,孩子学习的愉悦度会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大大增强,当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非常理想。

我的体会是:

1、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上学伊始,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是本分,孩子好好学习是天职。千万不要天天守着孩子、盯着孩子学习,让孩子以为是在为我们学习。

2、着眼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要紧盯着学习结果。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对于小学阶段的男孩子而言,这个过程可能会稍长于女孩子。作为家长,不要着急,要耐住性子,小步子,慢慢来。一个阶段只着眼于一种习惯的培养,当这种习惯稳定下来,再开始培养下一种习惯。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急于求成。

其实决定学业质量的关键习惯不过三五个:独立学习、专时专用、高度专注、善于总结等。在孩子初入学阶段,我们把重点放在独立学习和专时专用上,二年级开始慢慢培养孩子专注和总结的习惯。三年级巩固这些习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学习也就不再是家长和孩子的辛苦差事儿。过程顺利了,结果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儿,只是早晚而已。

3、注重和老师的沟通,配合教学进展以丰富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都期待学生进步,家长都期盼孩子成长。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作为家长,要主动加强和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工作,形成合力,促进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

学校的教学是面对群体的,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家庭生活则是丰富的,我们可以配合教学的进展,以丰富的方式让孩子感知课本知识。比如,课本上讲秋天了。我们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去找找秋天、看看秋天,让秋天的概念在孩子眼里丰富起来。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查一查描写秋天的诗句等等,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无形的无言的学习,其内容的丰富程度绝不亚于课本。

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借助工具学习,例如字典和网络,逐渐将这种自主性学习转化为他的自觉独立的行为。这样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孩子,他的学业自然不会令人担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培养孩子广泛涉猎的兴趣,给孩子选择提供广泛的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都是家长朋友需做的功课。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孩子抛却学业的压力,以充分的乐趣去学习,以强大的动力去学习,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收获喜悦。因此,以减压为目标的减负过程才会是理性的、科学的,符合我们和孩子的共同发展目标的。 

827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家长用游戏力?

游戏力迎合了喜欢直接找方法的家长,让他们更深更猛的插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SanClass三课 30 3857